生活常识信息类网站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快报

刘凯课题组在低温快充锂金属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2-04-20 20:34:48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凯课题组通过对电解液的分子间作用力调控,突破了常规双电层结构的束缚,在低温快充锂金属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新颖的“电压刺激响应添加剂”,在充电过程中,其可自发迁移到正极/电解液界面上,并选择性地与阳离子和游离溶剂结合,可以在双电层(EDL)内层形成独特的富含阳离子和支链状的超分子聚合物结构,构筑了一种独特新颖的“富锂离子-贫溶剂”双电层,其具有自适应和钝化特性,显著降低了醚基电解液在高电压正极表面的分解,由此,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例如超快速充放电和超低温应用,这在传统电解液设计中是很困难的。非常规的EDL结构打破了对经典EDL重排机制的固有认知,极大地提高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

QQ图片20220420203546.png

图1 添加剂作用机理示意图

低温下(低于-20℃)锂电池容量和寿命迅速衰减,是冬季电动汽车性能不佳的主因。主要原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解液(基于碳酸酯基溶剂)在低温下粘度显著提升,本体和界面离子迁移率下降。另外,更高容量的锂金属负极不能与常规的碳酸酯基电解液搭配使用(副反应严重和枝晶不可控生长,库伦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

针对这个性能瓶颈问题,刘凯课题组选用具有更低的凝固点和更低粘度的醚类电解液,并加入“刺激响应添加剂”,其可在正极/电解液界面构建了动态高稳定双电层(图1)。这种非传统双电层重排机制提升了醚基电解液耐氧化稳定性,且没有损失本体电解液原有的性质。充电状态下,这种添加剂可在电压驱动下快速迁移到正极界面,与锂离子、溶剂形成“超分子动态网络结构”。在此动态网络结构中,具有丰富的锂离子,使双电层处于“富锂离子-贫电解液”状态,将不稳定的“自由溶剂”排除出双电层,显著提升了双电层的电化学稳定性(图1)。

QQ图片20220420203526.png

图2 电化学性能

基于此新颖的双电层设计,耐低温电解液成功匹配了高压锂金属电池(高镍811正极/锂负极),并且表现出卓越的快充性能(5.0C充放循环7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0%)。该原型器件在-91℃下可获得86mAh/g的比容量,全电池在-40℃下快速充放电循环80圈容量保持率为68%(图2),超低温性能显著优于目前锂电池商用产品,为构筑低温及快充使用的高性能锂电池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述成果以“为高性能锂金属电池设计钝化电双层”(Engineering a passivating electric double layer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章伟立,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凯助理教授。上述研究工作得到自然科学面上项目、校内自主科研计划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类推荐

本站访客:7044
本站访客: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