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伍 巴中市公益救援队巴中市蓝天救援队
救援时间 7天(9月6日—12日)
救援群众 共转运受灾群众300余人
9月12日17时许,巴中市公益救援队一行14人在结束泸定地震救援工作后平安返回巴中。据了解,来自巴中的两支应急救援队伍在7天时间里共转移受灾群众300余名,其中巴中市公益救援队转移受灾群众200余名。
9月5日12时52分,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我市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进入“备战状态”。“我以前开过旅行社,对海螺沟的地形比较熟悉,出于对受灾情况的研判,我们准备了水域和山地两套救援装备,双管齐下。”巴中市公益救援队队长李白介绍。
9月6日凌晨2时33分许,接到前往泸定地震灾区紧急救援通知的巴中市公益救援队一行14人,迅速携4辆救援车连夜出发赶往泸定地震灾区。
“指挥部听说我们携带有橡皮艇和冲锋舟,就让我们去泸定县得妥镇联合村参与救援工作。”李白说,因为那里的路全断了,村子成了“孤岛”,只有一条没有渡口的水路能进村。
9月6日16时许,经过13多个小时的颠簸,巴中市公益救援队顺利到达泸定县得妥镇。倒塌的房子、被困的群众……为抢抓72小时黄金救援期,救援队员立即加入到搜救大军,争分夺秒开展救援工作。“我们去的是最偏远的山区村庄,水域交通仅单趟开船就需要2小时30分左右,往返的话至少需要5个小时。”李白说,由于橡皮艇承载量有限,每次只能乘坐8至10名群众,整个耗时就比较长。
7天的救援时间里,队员们以地当床、风餐露宿,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地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从9月6日到12日,我们共搜救转移受灾群众200余名。”李白表示。
同时,记者了解到,一同前往泸定地震灾区救援的巴中市蓝天救援队也在完成搜救和转移群众的任务后平安归来。
“每天的救援时间基本在15个小时左右,有时还要徒步20多公里。”巴中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王飞介绍,救援期间,队员们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因为大家都知道,每多做一分,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
四川大学古典学系成立
3月26日,四川大学古典学系成立大会在学校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788 )人阅读时间:2025-05-06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5月5日,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4...(972 )人阅读时间:2025-05-06“重塑人文学 外语何为”专家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重塑人文学 外语何为”专家研讨会日前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世纪报...(716 )人阅读时间:2025-05-06清华创新研究院举办第三届能源智库高质量发展论坛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日前举办建院10周年暨第三届能源...(758 )人阅读时间: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