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光华同心大讲堂:谈跨界实践——跨学科的人文理想

时间:2022-06-20 13:04:48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6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统一战线“光华同心大讲堂”活动以在线方式成功举办。本期大讲堂邀请到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潘公凯教授做题为“谈跨界实践——跨学科的人文理想”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应邀出席活动并致辞。复旦大学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无党派人士、统战干部代表约120人通过腾讯会议参与讲座活动。讲座通过复旦大学微信视频号向社会公众直播,共有3.5万余各界人士实时在线收看。活动由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东元主持。

QQ截图20220620130551.jpg

潘公凯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策划和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艺术总监、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中国笔墨》《限制与拓展》《生成与营构》《象域城市》等多部专著,在多个领域建树丰硕。

陈志敏副校长代表复旦大学对潘公凯先生应邀主讲本期“同心大讲堂”活动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水平科研与顶尖人才的重要特征。希望通过本期大讲堂活动,使大家进一步提升对中华文化传统继承与创新的理解,为科学研究中不断加深的学科交叉融合带来新启迪,为社会进步、时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题讲座环节,潘公凯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中国画、美术理论、当代艺术、建筑设计四大领域,以及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思考,为大家带来了生动精彩、韵味悠长的报告。他开宗明义提出“跨界三议”:一是学科跨界、学科交叉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二是学科跨界应以学科专精为基础,避免浅薄;三是学科专精的程度决定学科跨界的层次与成果。在呈现自己在多个领域的研习中继承传统与开创新局、通过对美国当代艺术的独特研究与中西比照构筑文化自信的基础、“把整个人生当作作品来做”的同时,潘公凯先生也分享了自己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他指出,科技的迅猛发展是近百年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科技与人文是人类文明的两翼,不可偏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益迅猛,而人文学科在衰退,希望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加强。

讲座结束后,来自多个院系部门的老师踊跃发问,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学者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中如何平衡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学科专精与突破边界的选择、人工智能和VR技术对于传统动画艺术的挑战与发展、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实践者与文艺复兴时代多面手的异同等问题向潘公凯先生提出诸多问题。潘公凯先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思考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交流。

周亚明常务副书记代表复旦大学向潘公凯先生颁发了“光华同心大讲堂”主讲人证书。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潘公凯先生的讲座为听众带来了独具韵味的美学体验,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华文脉的流动、融汇、贯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领域内如何创新、突破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角。他结合对讲座的心得就学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人文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守正创新;二是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三是人才培养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格局。他勉励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成员及无党派人士进一步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围绕学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与校党委一起携手并进,绘就最大“同心圆”,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据悉,“光华同心大讲堂”是复旦大学统一战线打造的高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邀请、引入社会各界优秀代表人士,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支持作用发挥。自设立以来,已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同志、抗击新冠疫情党外杰出代表人士、国际一流科学家等人群为党外人士带来多场专题报告,在“大党建”“大统战”格局下,整合校内资源,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第一个复旦”建设发展凝聚和贡献统一战线的智慧与力量。(来源:复旦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光华同心大讲堂  
本站访客:41299
本站访客:4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