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2022国际“碳中和”大学学术会议隆重开幕

时间:2022-05-31 14:46:56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5月29日上午,由东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举办的2022国际“碳中和”大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开幕。会议共邀请全球12个国家的50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6万余人以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参加了会议。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欣,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建,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万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昌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蒙纳士大学副校长余艾冰,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等线下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杜祥琬,全国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英国伯明翰大学校长Adam Tickell等线上参会。会议由东南大学副校长钟文琪主持。

黄如代表东南大学致辞。她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需要聚力付出、通力合作,其中强有力的创新科技是关键支撑,大学的积极参与是重要基础。东南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碳中和领域具有独特而全面的学科基础,学校围绕碳中和国家战略,创立了“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牵头组建全球首个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学校已制定《东南大学碳中和行动计划》,包括筹建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院,启动“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大类招生等十项重点任务。黄如期待,各联盟高校未来进一步密切合作,聚力开展国际大科学研究,全力打造学术交流高端平台,着力培养国际一流创新人才,用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全球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为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奋斗。

Adam Tickell作为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的外方发起单位校长,向大家介绍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与进展。Adam Tickell表示,高校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期待本次会议成为碳中和领域的一次学术盛宴,期待碳中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们在这里分享经验故事,探讨未来发展模式。他还希望未来能与东南大学深化合作,在碳中和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提升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在全球的影响力,为碳中和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解决方案。

杜祥琬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世界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尤其是科研机构携手应对。杜祥琬希望联盟高校的研究人员在这一平台上,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全球碳中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目前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社会各界也都已经行动起来。此外,他还就如何推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雷朝滋表示,为推动高校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教育部组织实施《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并制定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加快优化高校在双碳领域科技创新布局。东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百廿名校,一直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东大气派的学科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堪当时代大任的栋梁之材,取得了大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雷朝滋希望,东南大学继续发挥技术创新策源地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成为碳中和领域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马欣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致辞。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之路,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高校作为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阵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希望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努力产出更多丰硕成果,为守护美丽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QQ截图20220531144809.jpg

马欣、黄如、刘建、王秦、谢志成、胡万进、余艾冰、缪昌文共同为“江苏省碳中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东南大学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院”揭牌。会上,发布了《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行动计划南京宣言》。(来源:东南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碳中和  
本站访客:57057
本站访客:5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