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来临之际,由美术学院主办,美术学院美术馆、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的“见性——丁荭个展”在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担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文中言策划。本次展览共展出丁荭自2004年以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70余件作品,涵盖了她自2004年至今3个阶段的艺术探索,包括具有原始气息的《大人体》系列、追求象征性理想美的绢本工笔以及2021年最新的没骨系列创作,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丁荭最新的学术面貌与发展状态,是一次较高水平的学术展览。本次展览能够让观众对丁荭的艺术探索产生较为深入的了解。
丁荭的艺术探索与她的教学紧密相连,许多作品来自课堂的示范,她的课程《白描人物(1)》被评为2021年度清华大学校级本科生精品课程,《经典工笔花鸟》课程深受全院学生喜爱,出版的教材《中国古代经典名画解读——五马图与搜山图》荣登2021年3月浙江省委宣传部评定的好书推荐榜。曾参与完成中央党史馆壁画创作任务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重彩画创作人才培养”等。
因专攻国画人物的缘故,在丁荭的创作中,无论是早期的《大人体》系列,还是近年来的没骨人物,“人”始终是她创作的重要媒介。她以其独特的观察方式,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感同身受地体悟着遇见的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体,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思生活,反思生命,反思人性。2021年,丁荭开始了没骨人物的创作,这批作品是她早期《大人体》系列的延续。她直觉地对人特别敏感,并尝试从中寻找能够触碰她神经的东西去表现,这才有了“大人体”系列中“放大”的人体和扭曲的躯干。从精神层面上来看,这些画面借用“人”这个图形为载体,通过艺术家与画面之间的拉扯张力,呈现正在较劲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丁荭的作品宛如一首凡人颂歌。她将目光转向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采用了朴素直白的题目,如《大姐》《大哥》《绿马甲》《孙子》和《绿鞋红脸老大爷》,他们平凡无奇,终日为生存奔波忙碌,但他们同样蓬勃而富有生命力。(来源:清华大学)
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12月29日,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820 )人阅读时间:2024-12-30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12月26日,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第...(879 )人阅读时间:2024-12-30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 享年100岁
美国卡特中心星期天(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前总统卡特当天...(902 )人阅读时间:2024-12-30俄罗斯:外国留学生必须通过俄语考试方可入学
作为留学大户,俄罗斯高校目前有38万留学生在读,但其中不乏一...(961 )人阅读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