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紧盯红色基因传承,深化双拥共建工作,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2016年和2020年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持续唱响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曲。
“夯基石”扛牢政治责任
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政治工程、系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重要论述等纳入市委、县委常委会和市、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习内容,将双拥工作及模范城创建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和部队建设发展大局、党政军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在组织保障上,及时调整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专题研究双拥工作。在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专设双拥科(股),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依托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融入军营文化、服务军人家庭的军地互动“双拥基站”,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合力推进双拥工作的格局全面形成。
在创新制度上,在全国率先出台《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修订《巴中市双拥工作规定》《巴中市立功受奖军人家庭奖励实施办法》等重要制度,坚持把支持部队建设改革、走访慰问、军人优待等双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逐年递增,进一步促进双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铸根魂”沁润红色文化
走进巴州区兴文中心小学校,一股浓郁的红色“气息”迎面而来:校门口就是一座高达数米的红色火炬雕塑,熠熠生辉引人注目;校内被命名为红色大道的主道,布置了多处红色景观;一旁的红色展览厅内,一队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在红色大道尽头的操场围墙边,身着深红色校服的学生们正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到处都是一片火红色在跳动……
这是我市聚焦“三园”,厚植爱军拥军情怀中“打造红色校园”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的一个缩影。除兴文中心小学校外,恩阳区文治实验小学也树立双拥教育从娃娃抓起意识,探索唱一首军歌、讲一个英雄故事、画一幅国防主题绘画、做一张军人风采手抄报、写一篇向英雄学习励志作文、看一部战争影片、读一本红色书籍的“七个一”红色双拥进校园模式,在“红领巾”上盛开双拥之花。建设双拥公园,让双拥理念深入人心。按照“一县区一双拥公园”布局,全市建成双拥文化主题公园5个,矗立全军十大英模塑像、植入本地特色双拥元素、制作双拥固定宣传标语。围绕巴城主轴线打造15公里长“双拥宣传一条街”。
提升烈士陵园,让双拥血脉赓续传承。全面完成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落实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9年至今,累计投入2.37亿元,完成8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1099名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实现“一县区至少一烈士陵园”,烈士公祭不出县。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着力“三精”,深挖红色资源,持续擦亮老区红色底色。将红四方面军“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十六字训词确定为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创作文化精品,搜集整理当地老红军、革命英雄故事,摄制完成“巴中最后的红军”口述史抢救性记录工程,编辑形成《遍地英雄》烈士事迹丛书、《巴山烽火烈——川陕苏区背篼的故事》文艺作品。推荐的微电影《老井》荣获全国双拥办一等奖。
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宣讲精英。2022年6月9日,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党史办组织开展巴中市第一届红色宣讲员大赛,10名专业讲解员和优秀退役军人宣讲员脱颖而出,成为我市红色宣讲战线上的一道中坚力量。组建战斗功臣、模范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7个,深入机关、学校、基层开展老兵宣讲活动36场次。选聘“守陵人”王建刚、“黄继光战友”龚举权等红色宣讲员近百名,纳入基层服务站点管理,组织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红色阵地,开展红色故事现场宣讲,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守戎光”做实关爱保障
巴中是革命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烈属1200余名,其中享受烈士遗属待遇140人、享受烈士子女待遇283人。
为全面加强关爱烈属工作,市、县均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关爱烈属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起,市、县财政每年专项拨款240万元用于关爱烈属工作,银行直发及时足额兑现522名烈属优抚金765.94万元。为烈属设立医疗绿色通道,给予医疗减免、大病救助、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629人。
2020年12月,我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以关爱烈属为主要对象的社会组织——巴中市关爱烈属协会,“一人一档”精准掌握近千名烈属“家底”,并按照“党政领导、部门主责、协会补充”原则,为烈属开展“一对一”“依法、精准、常态、多元”关爱服务。
组建800人规模的“巴山红”志愿服务队伍,印发连心卡。志愿队伍成立以来,全市共为120余名农村烈属抢种抢收,为400多名烈属过生日和义诊送药。举办烈属互助培训班,为120余名烈属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实用技能培训等。
开通24小时关爱烈属服务热线——962619,就政策解答、应急救助、办事服务、诉求受理等,对烈属提供全天候、个性化、“一站式”关爱服务。
鲜明尊崇导向,常态集中开展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喜报、欢送入伍、迎接光荣返乡等活动,有序推进车站、医院、景区等公共服务场所军人及优抚对象优先通道设置,尊军崇军氛围更加浓厚。开展“走上门、听诉求”“请进门、解难题”活动,为退役军人纾困解难500余件次。以市委、市政府、巴中军分区名义每2年评选表扬一批“十佳烈军属”“十佳复退军人”“十佳好军嫂”得到广泛好评。自2020年以来,全市共推荐12人获得省以上“两美一星一示范”等称号,推荐1人获《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奖、2人获《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入围奖。
积极落实服务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专项基金,2020年至今共为19250名服务对象发放帮扶资金3144.05万元。做好建档立卡及发放优待证等工作。围绕文旅、康养、金融、交通、就医等大力拓展优待项目81项,光雾山5A级景区面向全国现役、退役军人免费。
“一家亲”军民倾情共建
巴中作为革命老区,是一座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城市。
在倾力拥军上,我市牢固树立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成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积极协助部队遂行军事任务。先后投入经费580余万元,支援驻地部队和民兵专业训练基地修缮等基础建设。授予巴中舰全体官兵“荣誉市民”称号,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2020年以来关爱帮扶重点优抚对象500余次1万多人;发放义务兵优待金7134人次10707.8万元。同时,聚焦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好随军家属就业等现实问题,实现部队有所需地方有所应,军人子女就读学校“随便选”。对驻巴部队干部家属随军就业期间在省财政补助基础上地方财政再给予每人每年2400元生活补助,帮助军人子女入托入学152人次。
与此同时,驻巴部队官兵也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每年出动民兵2000余人次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工作。巴中舰官兵情系“第二故乡”,2020年6月主动捐款1.35万元定向支持通江县铁溪镇受洪灾群众渡过难关,2022年3月与巴中市实验小学共建“海军爱民学校”并捐赠2.06万元启航助学金,今年又将捐赠10万元用于“海军图书角”建设,普及国防军事知识,持续开创军民同心、军地合力的双拥工作新局面。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双拥工作道路上,巴中将持续唱响“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