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电催化界面动态过程的原位成像分析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Plasmonic imaging of the layer-depend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two-dimensional catalysts”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13: 7869)。
污染物的电催化转化是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重要方法。纳米催化剂的表界面是电催化反应发生的场所,因此在微观上理解电催化反应过程,建立纳米催化剂结构与催化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关键。传统电催化研究通过电极电流密度和催化产物,评估催化剂性能,难以在微纳尺寸上原位实时分析单个催化剂的活性分布或反应动态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刘贤伟教授课题组博士生赵小娜和周晓丽博士通过表面化学调控,充分发挥了表面等离子体成像技术对电极表面电荷密度高度敏感的特性,原位成像分析了层状二维电催化材料的充电电荷密度分布和电催化界面电荷交换过程。该方法消除了电极表面充放电流的干扰,分别定量了催化剂表面的充电和氧化还原电流分布,结合课题组前期发展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原位蚀刻技术(Chem, 2021, 7: 1626-1638),发现了二硫化钼催化性能和层数之间的依赖性,建立了催化剂导电性和电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对于设计新型高效污染控制电催化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也获得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洁洁教授课题组在量化计算方面的支持。
中国科大在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设...(869 )人阅读时间:2023-01-30袁志刚教授团队发现地球弥散极光形成的新途径
1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649 )人阅读时间:2023-01-30“陕”耀光芒院士专题片拍摄座谈会在西安交大召开
1月20日上午,“陕”耀光芒院士专题片拍摄座谈会在西安交大召...(763 )人阅读时间:2023-01-29奔赴一场科学与艺术之约
为丰富上海交通大学留校过年学生的文化生活、传播科学精神,1月...(533 )人阅读时间: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