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信息类网站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快报

第二届同济创新设计智造(中德)高峰论坛

时间:2022-06-16 12:31:31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也是同济大学建校115周年。作为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同济创新设计智造(中德)高峰论坛近日在线举行。围绕“为共同的挑战而设计”这一主题,来自设计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学科的13位中德专家学者,聚焦“设计与制造、设计与科技、设计与商业”等议题,作了精彩主题演讲。跨学科产生的智慧碰撞使得论坛最高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3000余人。

QQ截图20220616123235.jpg

本届论坛由同济大学“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学科群”发起,设立了“同济创新设计智造论坛”和“‘为共同的挑战而设计’中德论坛”两场分论坛。大会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回顾了同济大学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他表示,十多年来,同济大学设计学科发展成功实现了朝向“驱动创新的设计”的战略转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同济大学通过建设以学科交叉为主要特色的“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学科群,思考设计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其他学科协作融合,消融学科壁垒,将学科群发展与这个时代的问题和挑战主动链接,希望这个学科群能成为上海、长三角、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设计创新引擎。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辛向阳以《技术的本质》为题,从学术研究和对产业的一些前瞻研究,梳理了技术之于设计,以及设计之于技术创新的切入点,为学科群建设与发展的后期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引。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苗夺谦以《智能视频监控关键技术》为题,结合智慧城市范畴下智慧公安技术手段方面的工作,以“精准行人搜索算法研究”为切入口,分别介绍了双阶段算法、端到端算法两个算法模型,以及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上如何改进进一步提升搜索的精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名望以《互联网浪潮冲击下的制造业升级与设计》为题,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回溯了经由工业革命(1820)、石油危机(1972)分出三大阶段的社会发展轨迹,并从“边际、均衡和周期”以及“浪潮”等关键管理学要素,对应阐释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等不同阶段的特点,人类社会相应经历了“资源驱动、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等发展阶段,并以“制造业”为例介绍了其产业形态。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唐一超以《仿生柔软机器人设计》为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分享了双稳态刚软耦合机器人、两栖爬柔机器人和高能量磁控医疗机器人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面向真实物理场景,基于自然界生物体的的底层机制,设计了包括刚-软耦合结构、穹状凸起结构、卷绕肌肉结构等在内的多种柔软结构,并通过力学建模和优化、机器人驱动和控制实现该类机器人结构在真实生物界面的可靠应用。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黄岩军以《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为题,分享了中央处理系统的决策和控制模块的前沿热点问题“如何用机理模型增强人工智能决策系统的安全性,人类知识增强人工智能决策控制系统的智能性,领域知识增强人工智能决策控制系统的可信性,决策和控制系统闭环自学习如何实现性能的进化”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孙效华以《从交互设计视角出发的人机协同智能研究》为题,介绍了人-机关系的演讲经历了“人类智能”“数字增强人类智能”以及“人机协同智能”三个发展阶段,并从“基于人工智能的绘画意图理解及创作辅助”“基于迂回描述的失语症患者非常用目标词检索”和“支持康复评估与训练指导的远程视诊”几个代表性研究工作来阐释人机协同如何来提升和拓展人的能力,以及“设计师-AI协同创意”“人机共驾中的可解释性HMI”来分享人机智能融合协同工作。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Daniel Graff以《当西方与东方相遇》为题,从“设计”这一中国词语切入,讨论了西方和中国设计理念、视角的不同,以及这种差异性背后的哲学文化背景,尤其是中国设计视角中蕴含的独特中国文化和哲学智慧,认为中国设计视角会极大丰富西方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启发性,将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定义、设计研究的发展、设计实践的创新开拓起到重要作用。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吴洁以《为真实和虚拟交融的世界而设计》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视角,认为针对我们面对的共同挑战和时代不断变化的特点,不仅要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而设计,还要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完美融合和互动而设计。

德国凯撒斯劳滕工业大学教授Detlef Zühlke以《工业4.0时代的设计范式》为题,介绍了技术发展对工业及设计范式的影响,探讨了其中的发展规律及其带来的启示,认为工程应用与整合设计之间、人类与技术之间应建立起广泛联结对下一阶段的发展非常重要,也号召在应对这一问题方面建立起广泛合作。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特聘研究员范凌以《机器智能与创意设计》为题,分享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多年来的实践项目,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应该被简单视为取代人工、带来生产自动化的机器,倡导机器和人类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化,通过跨学科合作将机器学习引入设计,希望两者都能成为对方系统中的一部分。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Thomas Hoffmann以《链接世界:如何在设计中将学术教学与产业项目相结合》为题,从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师资队伍、产业合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介绍了在设计教育中,尤其是工业设计教育中,如何将教学与产业实践结合起来,紧密与产业合作,同时推动跨学科合作、国际合作,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技术的发展、产业的现状。

德国富克王根艺术大学教授Kurt Mehnert以《学研结合的教育挑战及设计的复杂性和设计实践的综合性本质》为题,结合具体生动的案例,详细介绍了他在多年的设计教育实践中,如何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时分享了他与中国合作的跨文化体验,介绍了他与中国在设计教育方面的合作项目,尤其是双方师资团队配合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设计创意学院负责人在闭幕致辞中感谢论坛嘉宾的精彩分享,并表示此次论坛是对德合作2.0战略框架下,在“同济大设计时代”传承对德合作传统,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的新开端,希望双方在未来加强合作交流,通过设计创新迎接共同的挑战。(来源:同济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本类推荐

本站访客:9439
本站访客:9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