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信息类网站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百科

中国女子帆船运动员徐莉佳分享她的帆船人生

时间:2023-03-26 08:33:22 来源:网络作者: 网络编辑

她,10岁开始练习OP级帆船,2006年获得激光雷迪尔级帆船世锦赛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激光雷迪尔级季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拿下亚洲帆船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

30岁时,因严重的伤病问题,她终止了自己整整20年的帆船运动生涯,“破圈”成为一名体育媒体人。

她就是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

每个人都是一本励志书。3月21日下午,徐莉佳走进复旦大学,带来“帆船教会我的那些事”对话讲座,讲述她的帆船人生,分享她的体育媒体事业和守护蔚蓝大海的初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翁之颢主持。

“跑帆船”的20年:她如何成为亚洲首位帆船奥运冠军?

从一个自小就视力和听力不好的调皮小孩,到奥运冠军,徐莉佳如何走上走稳帆船运动之路?于她而言,成为一名帆船运动员,是无数个偶然造就的必然。

“5岁时,因为太顽皮,父母给我报名参加了游泳队的训练。”每天放学后2个小时的游泳训练,成为徐莉佳的日常,这一练就是5年。徐莉佳10岁那年,一位帆船教练来游泳池挑选学帆船的苗子,一眼相中了徐莉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徐莉佳的人生和帆船捆绑在了一起。

“成为一个帆船运动员,需要做出一些牺牲。”进入上海帆船队之后,徐莉佳不再像学习游泳时,放学到游泳馆训练两小时就能

家,而是冬训夏赛,周而复始,一年只能回家一次。

沉浸在帆船“很好玩”的那段时光里,徐莉佳很是享受。然而,当她跟随队伍去到海南训练之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新鲜感消退之后,她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念头,“还是回家练游泳轻松一点,还可以做回被父母照顾的10岁小女孩。”但转头看到很多同龄小伙伴都在坚持,她选择了坚持。

“帆船运动并不如大家看到的那般惬意。比赛时运动员的双脚勾在一根脚绷带上,然后大腿需要紧绷起来来压舷发力,拼命把船压平后,速度才会起来。当力度不够时,还需要将上半身都腾空出去,依靠核心力量支撑整个身体伸展开来。”徐莉佳表示,体能是帆船运动的前提,基本上她每天要花6到8个小时在体能课和水上课的训练上。

“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是我们的天敌。” 伤病之后,肌肉流失,需要花大量时间康复运动,还要跟上训练……被称为“拼命三郎”的徐莉佳也曾酝酿“逃跑计划”,“真的太苦了,很想就此放弃。是团队的努力、自己对于帆船的热爱,让我一点点坚持了下来。”她笑谈。

凭着对帆船的热爱,徐莉佳做出所有牺牲,无论是伤病,还是每天几个小时枯燥的训练,她都一一克服。在海上一路乘风破浪的她,最终摘得亚洲帆船历史上首枚、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奥运金牌。

作为冠军,光环无限,但徐莉佳认为,比起身高、体型上的优势和天赋,她更想强调的是后天的努力。“在帆船竞技上,我首先最大化自己的优势,运用到极致,把能赢下来的先放进‘口袋’里”, 以稳取胜。其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训练,补足短板,才有稳步上升的综合实力。”翁之颢亦表示,天赋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尽管视力、听力和身体都不曾“帮”她,但无论怎样,也没停止徐莉佳与帆船共舞的脚步。

“离开”帆船6年:“作为一名运动员,船靠岸后我还能做什么?”

驰骋于碧波风浪间20年,徐莉佳落下的满身伤病,成为再也无法跨越的难关。2017年,她因病停止运动生涯。

“里约奥运会后,做完手术我躺在病床上,开始真正地去思考,不能再比赛了,我想做什么?”这些年,徐莉佳一直在跟媒体打交道,对媒体工作方式也了解一二。“以前被话筒追,但反过来化被动为主动,主动举起话筒去采访别人,我觉得会很有意思。”于是,她选择用媒体人的身份开启人生新副本,延续与奥运的奇缘。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徐莉佳在南安普顿大学已攻读了近一年的国际管理专业。选择重新起步,她毅然决然地重考雅思、递交申请,成功转入英国索伦特大学专攻体育新闻播音专业。“想要在赛场之外创造自己的价值,应该做好前期准备。”一年时间里,她学习了拍摄、采访、主持、直播等实用技能,毕业后顺利成为全职媒体人,完成了从奥运冠军到体育媒体人的身份转变。

在上一届东京奥运会上,徐莉佳作为媒体人参与到奥运中来。通过身份转变,她直观地看到运动员这个群体的“幸福”。“作为运动员,虽然心理上、身体上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同时又是最幸福的那一群人,因为我们可以专注地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极致,身边的团队,包括教练、陪练队员、科研人员、队医、体能训练师等,都是来助我实现奥运会冠军梦想的。”而成为媒体人后,她需要游走在各个场馆项目中,去采访报道运动员,拍短视频……徐莉佳很快适应新媒体端的工作,用更丰富的形式把真实的体育和体育人带到观众面前。在东京奥运会的20多天里,她瘦了10斤。

目前,徐莉佳已采访过百余名体育界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并创办广播节目《帆船佳音》《体坛佳音》,开设“徐莉佳传媒之声”公众号。“我想换一种方式陪伴我热爱的帆船和体育,为体育事业出自己的一份力。希望通过讲述这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去体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

徐莉佳的转型不限于此。儿时被暴风雨困于海上的经历,让徐莉佳早早明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参加各类世界环球帆船赛,更让她有机会前往大海深处。徐莉佳时常在海面上看到漂浮着的垃圾塑料袋、泛起肚皮的海洋生物,异味四处弥漫。“帆船人天然地有可能成为海洋卫士。相比较商船与科考船都有自己固定的航道,大海上的很多海域可能只有赛船能抵达,我们能够看到更远的深海的真实情况。”

“帆船教会我谦卑,懂得感恩。”看到大海更真实的一面,与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情感后,徐莉佳想要用爱与热忱守护最熟悉的蔚蓝大海。她加入世界环球帆船赛海洋卫士教育项目,成为海洋环保的一分子。

“大家猜猜塑料瓶在海里面降解要多久?”对话活动现场,徐莉佳将把“潜藏”的海洋污染娓娓道来。“塑料降解要三四百年,大多会慢慢降解成塑料微粒,被海洋生物吃进肚子,然后顺着食物链,进入人类的肚子。”徐莉佳伸手举起桌上的塑料瓶对同学们示意,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细小的行动,为保护大海做出一些贡献。

在徐莉佳看来,报道体育新鲜事、关注海洋保护议题,是探索人生边界的尝试,也是创造价值的另一种选择。

如何做选择?听听她的建议

“从中国冠军到亚洲冠军再到奥运冠军,您在运动生涯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有时候已有的成就可能会让人浮躁,您是如何克服的?”现场一位同学提问道。

“走下领奖台,一切归零,”徐莉佳表示,自己首先全力以赴地专注到自己当下的目标,同时制定好下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不让自己在完成阶段目标后陷入空虚,直至实现长期目标。

“我是一个不太愿意走出自己舒适区的人,没有勇气去拓宽人生边界,面临人生方向选择时,我该如何抉择?”一位大一新生提问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莉佳笑谈,“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个行业、学科或领域,兴趣会自主地带领你不断地投入、精进,变得更好。”在帆船生涯中,她以兴趣为帆,抵达运动巅峰。帆船之外的人生,不管是媒体行业还是环保方面,兴趣仍是她的最大驱动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决赛中,当所有的船只选择转向左边航程时,徐莉佳独自选择了右边行驶。现场一位来复旦大学帆船协会的大三学生询问她如何下定决心并坚持到底。“可能在航线选择、抓风摆上我有一定的天赋,但更多的是背后的科研团队的付出和努力。我掌握赛前准备的测风、测流、碎浪信息,包括场地以及当天竞争的对手,从而做出要往右航线走的判断。”她表示,科研团队会提前在帆船比赛场地进行数据收集,为她选择走什么航线、走多远、走多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在她身后,就有一支来自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

徐莉佳和复旦帆船协会的同学代表合影

提问环节结束后,徐莉佳向复旦大学图书捐赠了书籍。复旦大学帆船协会的学生代表向徐莉佳献上了鲜花。

“很惊讶也很高兴今天很多同学询问我许多关于生涯规划的问题,”给热情的同学们签名留念后,徐莉佳感慨,“迷茫是年轻人必经的一个心路历程,这个时候更要听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不要被外界所影响。”

徐莉佳寄语:“找到你热爱的事情,投入时间,然后努力抓住机会成长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QQ截图20230326083525.jpg

链接:「旦林匹克」

「旦林匹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本站访客:9631
本站访客: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