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信息类网站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百科

翟学伟教授新书《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儒家的社会学研究》出版

时间:2022-06-29 15:10:51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翟学伟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科学的本土化研究,在人情、面子与关系等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已出版《中国人的脸面观》(2013)《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2011)《中国人的关系原理》(2011)等。此作品系列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系列推出。作者再接再厉,经过近十年来的耕耘,再次由同一出版社推出其新著《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此书为作者的论文结集,其主要意图是希望儒家研究能够走进社会学研究的视野。

作者提出这一主题性研究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社会学家,如马克斯·韦伯和中国早期社会学家,如潘光旦、费孝通、李安宅等均曾将儒家作为研究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此方面的研究传统在当今社会学界几乎无人问津。在当下中国学界,儒家始终由思想史、哲学、伦理学、文化研究等所把持。显然,从社会学角度所关注的儒家与其他学科所关注的儒家,其问题意识大为不同。前者将有利于回答儒家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构成与人们的日常行为的,而非儒家思想本身及其演变;二是作者于2016年申请到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16ZDA107)。此课题设计本身,并无社会学研究要求,但作者申请成功后便自发跳出长久以来的人文研究取向,试图从社会科学角度重新认识儒家,从而实现从一种漫长的思想性讨论,或国学讨论转向为一种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社会科学式研究。

此书即为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儒家核心概念“人伦”与中国现实“关系”运行之间建立起学理性联系,以便看出儒家伦理回到真实社会所体现的“关系性”特征是如何同西方社会所强调的“个体性”走出了不一样的社会文化特征的;与此同时,也能看出真实社会的“关系性”回归儒家伦理又是如何言说的。由于社会学学科本身来自于西方,其现有的视角、概念和理论均不能贴切地运用于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因此,此书的一项重要学术贡献,即在于为社会学的本土化提供一种既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也利于同现有理论进行对话的知识途径。为此,作者构建了一个可用于覆盖一般社会交往类型的“关系向度”理论。通过这个理论,西方社会科学从哪里出发来解释社会交往,而中国社会科学又需要从哪里出发来解释社会交往,以及各自的逻辑线索便清晰可见。而由此理论建立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所构成的“固定关系”类型,正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写照,也是儒家人伦的出发点。作者从中分别研究了“人情”“面子”,“爱情”“姻缘”,中国人的日常谋略以及儒家“亲亲相隐”等一系列重要议题。

此书中的许多内容曾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发时代》《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浙江学刊》《南开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此次结集出版将为社会科学如何本土化以及如何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来源:南京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本站访客:9308
本站访客: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