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化

反思与探索:人文学者谈学术评价

时间:2022-06-03 14:34:41 来源:网络作者: 综合报道

5月31日晚,智能评价与治理系列论坛第一期——“反思与探索:人文学者谈学术评价”在线举行。论坛由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新学术)、复旦大学前沿情报与智能评价研究所(筹)协办。首期论坛聚焦人文学科评价问题,邀请多位知名人文学者交流探讨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问题。

QQ截图20220603143543.jpg

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领导小组组长陈志敏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高瑞泉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学术副主任赵星教授作交流报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陈思和教授主持论坛。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峰,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乐及实验基地研究团队参与交流讨论。

陈志敏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近年来重视学术评价改革,2014年开始,陈思和馆长带领团队对校内外人文学者及人文学科评价体系进行了广泛调研,已经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2016年,学校设立了以陈馆长领衔的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继续推进评价新体系构建。2021年,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牵头申请并获批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开启了学校学术评价研究的新篇章。希望通过此次基地主办的在线论坛,为人文学术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进一步指导,同时也希望引起学界对人文学科评价体系的更多思考和关注。他表示希望系列论坛能够长期举办,学术评价是未来高校发展与学术发展的重要导向,需要经常听取各位人文学者的专业建议。

赵星教授首先介绍了实验基地当前围绕文科评价研究开展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在国家提出“破五唯”的战略之后,如何尽快确立更加科学和良性的新型评价模式成为摆在学界面前的重要问题。基地将深入研究分类评价、贡献评价、文科评价(含新文科评价)、代表作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等评价难点问题,总结文科评价新范型,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针对“人文学项目化管理的利弊”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他认为项目化运作提高了规划与管理效率,在工程技术领域大有成就,但对于人文学科并不适合。学科不一样,一个好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不需要很多帮手,也不需要很多课题费,关键是心境、时间及空间。他建议降低科研经费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改变奖励学术的机制,注重成果奖励。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那些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和表达,希望人文学科评价制度中能够保留一块相对宽松、可供自由驰骋的天地,选择或允许一小部分人进行另外一种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境界的探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教授认为对于人文学者、人文研究成果,应该有独立的以学术为主的评估标准。他强调了人文学科评价中的实质规范问题,科学是必须量化的,而人文是不可量化的,对于科学的、物质的部分,应当要制定严格的评估标准,对于其中人文的部分,应该尊重学术共同体,且不能局限在小同行的学术圈,针对学科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孙郁教授从“应对学术评价”的实践出发,重点论述了评价标准与个性发展的矛盾。他指出,没有差异化的精神资源,缺乏彼此对撞的交流和对话,没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话语逻辑的交流,就很难碰撞出思想火花。他谈到人才引进渠道多样化,自设二级学科,推进机构合作等具体举措,期待教育生态能够呈现多样性,在追求评价的“高分”之外,也耕耘出别人没有的、自己喜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泉教授指出,良性的学术评价活动能促进中国中国哲学的繁荣。繁荣不仅指学术生产在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理论的多样性和思想创造性的开发。哲学是派别性较强的学科,单一的哲学派别难免有排他性,只追求量的增加可能陷入圈内的自我循环。他认为中国哲学在创造期就内在地包含了广义的学术评价,通过学术评价、学术批评来从事学术研究不仅涉及到哲学的繁荣,也关系到哲学教育的成果,在学术共同体内部要鼓励更加充分的自由讨论。

陈思和馆长对各位报告专家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呼应,指出当前不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和做法使得学术研究功利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路径,从而对学科的健康发展产生伤害,人文学术评价的改革迫在眉睫。实验基地后续还将继续与人文学者保持密切联系,就人文学术评价的改革和实践共同探讨,推出可落地的方案。

后续实验基地将持续推进与学术界、产业界等多方的交流与合作,以客观数据、创新方法和同行评议的多维融合模式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学科规划研究和学术前沿研究,配合国家部委和各高校和探索孕育出评价、治理与科学决策的中国高校学术治理新模式。(来源:复旦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人文学者  
本站访客:32786
本站访客:3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