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探索。而对儒家工夫论,我们需从具有普遍意义的成人角度来认识。5月8日,天一讲堂邀请到中国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硕士生导师王正,为大家讲解工夫论视域下的儒家发展史。
王老师指出,工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工夫指的是宋明理学中之工夫,在心学中与本体对举;广义的工夫指的是儒家所讲的关于达到实现圣人人格的具体方法。在心学的理解中,工夫是达到本体、彰显本体的方法。心学家的工夫并不仅是狭义的,它对应于儒家的成人之学。
对历代儒者来说,成人是核心问题,其中很多内容正可以用工夫来含括,而使之更具有聚焦性。从这个角度审视儒学发展史,可以发现,不仅先秦儒者有工夫,宋明理学家有工夫,甚至魏晋儒者、清代儒者也有工夫。儒家工夫论可分三方面,即:一、学。如大六艺和小六艺等,既包含古典文献,也包含实用技能,更包含对礼乐文明的学习。二、思。儒家的思有认知的意义,但更多的是道德的意义,也就是通过有关心的工夫来体认和实践道德。三、行。即将学、思所得的道德推扩于事事物物,以求内圣外王的实现。此即广义的工夫之内涵,而狭义的工夫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后,王老师提到了儒家工夫论的当代价值。在当代工商为本的社会中,人的空闲时间急剧缩小,每天所要应付的事件和信息急剧增多,在这样一种日益压缩的情况下,人如何有时间做工夫、又如何做工夫,是必须探讨的问题。这传统工夫论必须进行自我的因革损益。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任何时代的个体的人都不是一个完成意义上的“人”,人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养成过程中,所以工夫论仍有其现代意义。另一方面,正如工夫论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中也经历了不断地改变一样,它在当今社会也必须进行自我更新,只有这样,它才能重新对当下人的生活有价值。
嘉宾介绍:王正,中国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儒家道德哲学、儒家工夫论,著有《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于《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道德与文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宁波图书馆)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年会召开
12月28日,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833 )人阅读时间:2024-12-31全国高校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成立——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
从天津美术学院获悉,30日,全国高校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学院——...(864 )人阅读时间:2024-12-31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第五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2
12月22日,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第五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806 )人阅读时间:2024-12-31不交宿舍空调租赁费不给毕业证?
12月29日,陕西一高校的学生发布视频称,学校宿舍的空调不仅...(720 )人阅读时间: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