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登录 注册

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化

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深召开

时间:2025-05-17 14:09:41 来源:网络作者: 网络编辑

2025年5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人工智能驱动工程教育变革与粤港澳工程科技创新”学术活动在深圳举行。活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工程科技创新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发表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与老师们展开深入研讨,推动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工科学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QQ20250517-141153.png

该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大学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以及国内高水平高校和工程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出席年会活动。

此次年会和相关研讨活动得到教育部高教司的高度重视。据悉,近期高教司正在研究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坚持能力素质培养为重,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坚持人工智能赋能转型,推动工程人才培养供需更加适配、要素更集中、模式更创新、形态更智能、布局更开放,探索专业设置新机制、项目式新教改、多方协同新载体、数智赋能新形态、国际合作新网络、质量文化新标准等,着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16日的主题报告环节,来自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们分别作主题报告。陈湘生以“对未来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的探索”为题作首场主题报告。“我们因人施教,我们在国家重大工程一线讲课,我不是让学生成为科学家,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我们这个班的目的。”陈湘生通过分享深圳大学院士班“国际工程创新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李培根在《工程教育变革的几个视角》主题报告中说,人工智能时代,AI对教育带来全新挑战,推动拔尖人才的能力培养从知识导向到问题导向转型,须从教育本质、工程本质、创新能力培养几个视角认识并正视传统教育中被忽视的尊重学生自由意志、启发意识流、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等问题。

17日,年会还将举办一流本科建设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论坛、科教产协同育人案例分享论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论坛、面向未来的“双创”人才培养论坛、科教战略与工程教育博士生专题论坛五场学术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sdword@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访客:65779
本站访客:6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