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4时开始,‘南京号’到达学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可接收范围。当前轨道高度376.15公里、载荷功能正常……”12月12日14时40分,“南京号”交接仪式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校副校长刁爱军介绍了“南京号”的运行状态。
今年1月17日,“南京号”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太空中遨游303天后,于11月16日释放。“南京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部门正式交接给学校,这标志着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卫星将开启“太空教学”模式。
卫星虽小,五脏俱全。“南京号”采用6U立方星设计,装载音视频存储播发载荷、天文相机载荷、光通信载荷等。今年9月学校建设完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卫星测控中心,当“南京号”运行到卫星地面接收站信号可接收区域时,师生们可下载数据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当天,“星空课堂”第一课开讲,卢玉皖和黄威老师用“南京号”拍摄的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指导学生操作软件。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匠型人才。这是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造星梦”的源起。2021年4月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上,八一08星卫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从此,卫星工程成为该校发展的“灯塔工程”,学校新开设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发展航天相关专业群,聘请大国工匠、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王曙群为产业教授。师生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学校3年来陆续编写完成7本校本教材。
“造星”历程也让参与的学生收获良多。21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张茗豪说:“感触最深的是,头发丝大小的细节没处理好都可能影响整个产品质量。”团队另一位成员高家伟正准备专升本考试,“参与‘南京号’制造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未来打算继续学习机械。”
“南京号”从无到有只是开端。“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继续完善航天相关专业群建设;以卫星为桥梁,与企业、科研院所共享前沿技术与资源,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适应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发展。”校党委书记、校长周庆礼说。“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开创性与借鉴意义。”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表示,“南京号”的成功实践将鼓励更多高职院校深度参与航天探测器的研发和设计,为培养航天工匠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部增设40个新专业
教育部12日更新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957 )人阅读时间:2024-12-13广西2024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开启
12月11日,广西2024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开始。据统计...(663 )人阅读时间:2024-12-13第二届“立德树人,铸魂润心”高校课程思政研讨会
由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山西省...(811 )人阅读时间:2024-12-132025届北京高校青年人才吉林行活动举办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服...(765 )人阅读时间: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