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电影《无尽攀登》主创团队受北大团委邀请走进北大,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开展电影欣赏与互动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为“冰新一代·一起向未来”北京大学冬奥志愿者成长培训营系列活动之一,全体北大冬奥志愿者参加活动。
电影《无尽攀登》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在69岁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的夏伯渝是如何以残疾人之躯五度冲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此次活动中,主演夏伯渝,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电影人物设计顾问钟杰,北京大学山鹰社原社长、元培学院专职辅导员魏伟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让我们回顾一下硬核大爷的现场金句:
在勇于挑战人类极限的珠峰攀登者中,夏伯渝的身影显得格外特殊——他没有双脚,却能够完全依靠假肢在69岁高龄之际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夏伯渝1975年加入中国登山队。在第一次登珠峰时,他把睡袋让给队友,自己却因此冻伤而失去双腿。但在此后的40多年里,他从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虽然梦想的道路上充满曲折险阻:癌症侵扰,病痛折磨,三度冲击峰顶却接连遭遇雪崩、地震与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但他心中的火焰却不曾熄灭。好友柯庆峰知道此事后,抵押房产凑齐了资金,倾力资助夏伯渝第五次冲击珠峰。这第五次攀登珠峰的全程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成就了这一部电影《无尽攀登》。
无需宏大的场面、华丽的特效,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放映现场,师生跟随荧幕画面感受着珠峰的巍峨、夏伯渝对梦想的执着、温暖且浓烈的亲情友情。影片放映结束后,主创团队成员与北大观影师生进行了交流。
夏伯渝分享自己43年不懈坚持追梦的心路历程。他谈到,在小腿截肢后,他一度失去了希望,是假肢医生一句鼓励的话“戴上假肢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可以再爬山”,让他重新有了梦想。他热爱运动、相信梦想,这是支持他一路走下去的核心动力。未来他也不会停下脚步,他想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甚至想探险南北极。夏伯渝以此生对梦想的坚持、热爱和奋斗,告诉所有人:“梦想”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而是一个能给人带来不竭精神力量的源泉。主持人问及登上珠峰时的感受,他说预想的那种激动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对家庭与团队的感谢涌上心头,这也是他登上峰顶后第一件事是向家人报平安的原因。登山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与寒冷,但一路上支撑着他的还有暖暖的温情。
夏伯渝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钟杰表示,他在2017年通过本片制片人柯庆峰认识了夏伯渝,在了解了相关故事后,他非常感动。他也希望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个真实的故事,让人们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我们只要去坚持,就有可能实现梦想”。谈及对片名《无尽攀登》的理解,他说,“无尽”一词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生命不止,攀登无尽,终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路上的每一步,即使夏老师并没有在2018年登上珠峰,他依旧令人敬佩”。
魏伟结合个人经历阐述了登山的意义。她的登山之路始于未名湖畔,通过一次次的训练,一步步的攀登,在2018年,她与北大珠峰登山队的队员们登顶珠峰,而巧合的是,时间就在夏伯渝一行登顶的第二天。“夏伯渝老师的坚持与对生活的热爱也给我们北大的学子们带来了许多启发,有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同学提问环节,夏伯渝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大的年纪还能保持如此干劲。他说,他热爱运动,在因为截肢一度消沉后,是有可能再度爬山的希望让他重燃了攀登珠峰的梦想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现在已经登上过珠峰,但他的热爱没有消退,他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矢志不渝地追求梦想,积极乐观地面对挑战,勇于攀登、敢于探索的精神振奋着新时代青年的热血,现场的北大冬奥志愿者们备受鼓舞。
工学院的胡桉畅同学在观影现场说道:“夏伯渝爷爷曾是国家登山队的一员,我觉得他那种热爱与使命感,‘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地向前,不断挑战人类极限,不断书写中国辉煌,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元培学院的蒋祖志同学表示:“从夏伯渝爷爷的人生里,我看到了人生无尽的可能。人只要有了梦想,什么都会实现。无论现实多么艰难,梦想多么高悬,只有那份敢于坚持和热爱的心,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生命将会永远充满力量。我将满怀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冬奥志愿服务中,勇敢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夏伯渝和其他不断奋斗、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只要坚持奋斗,梦想终将可以照进现实。北大青年必将继续怀揣中国梦,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在冬奥志愿服务工作中尽职尽责,并在今后的岁月中,勇挑重担,勇攀高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属于北大人的辉煌与荣光!(来源: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