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天大先生们送上一份科学院院士的读书感悟与建议,请注意查收。
周恒:93岁。中科院院士、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读书感悟:读书有好处,但这不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好处”,而是读了书之后,思想更开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书。
周先生年少时,家里有个开书店的朋友,可以经常借来书看,每次借来书小心翼翼地包好书皮,看完后和新的一样,再还回去。
“那时我看了许多中国的旧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大学生还在读书的摸索阶段。”周恒说,“我在大学时,也不知道怎么读,我什么书都看,主要是看小说,比如《基督山恩仇记》《飘》《蜀山剑侠传》等。大学里看小说是正常的,但是别着迷。”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大环境的变化,周恒在浩瀚的书海中且思且读,与时俱进。50年代的苏联小说和唯物辩证法读物、斯大林的著作,60年代的苏联和国内小说、马列经典著作等,他都大量阅读过。进入21世纪,周恒重点关注了与教育和科学发展相关的书籍,阅读了钱学森、钱三强、叶企孙、梅贻琦、张伯苓等诸多教育家的传记和故事。
周恒曾与师生们分享了关于读书的建议。“读书有好处,但这不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好处,而是读了书之后,思想更开阔。读书确实是很重要的事。”周恒告诉青年学生们,“读经典要‘选对书’,建议读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可靠的、与时俱进的经典作品”。此外,周恒说,读书要结合个人的兴趣,“比如一个人对音乐有兴趣,那就多看音乐方面的书,包括音乐家的传记、音乐的流派等,把音乐欣赏提高到理性认识”。
“没有问题做牵引,就不知道读什么书。”周恒建议,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出书单,再由学校的老师们帮助他们梳理和引导。“我在不同的阶段读不同的书,其实就是在思考不同阶段的问题。”周恒说。(来源: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