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源远流长,氤氲千年文化脉络。日前,省委书记吴政隆在南京调研江苏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他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如何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展现独具江苏魅力的长江文化?这不仅需要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激活长江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弘扬长江文化,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窗口,向世界展示长江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
谋划长江文化公园,需要稳步推进长江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江苏在历史上就是长江文化的聚集地,有着长江古都文化、江南文化、维扬文化、江海文化、治水文化、城乡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孕育的长江文化精神等等。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建议开展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科学研究,建立长江文旅资源数据库。例如,幕府山景区白云石矿矿坑、幕燕西部滨江港、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达摩古洞、鱼嘴湿地公园,这些都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可通过进一步挖掘,系统性整理,将这些璀璨的文化遗址串珠成链。
建设长江文化公园,需要统筹平衡保护与开发。我们建设文化公园的初衷,是以构建地理平台作为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符号印记,必须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统筹好山水资源和工业遗存,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生态修复成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建设,必将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立体建筑打造与生态相得益彰的公园架构,统筹协调好修复与新建的关系,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用活长江文化公园,需要搭建文化价值传播渠道。国家文化公园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精神的表征,其建设的最终目的应当落到文化的表达与传递上来。只有经过人的解读,冰冷的形象符号才会被赋予独特的精神内涵。当下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旅游出行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当不仅立足于地理层面,还应当立足网络云端层面,除了不可移动的地标公园,在数字化网络传播时代,还需要通过视听可感的多元媒体表达来彰显和传播核心价值。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除了硬件建设之外,还需更多现代传播科技的软件支撑,预留更多重文化解读空间。
长江奔腾川流不息,赋予城市生机与活力。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为契机,充分挖掘这片人文水域的历史文化底蕴,让陈列在长江沿线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讲好历史人文故事,绘就时代新篇章。(来源:南京大学)
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12月29日,第三届中国C9+高校冰雪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来自...(820 )人阅读时间:2024-12-30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12月26日,河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第...(879 )人阅读时间:2024-12-30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 享年100岁
美国卡特中心星期天(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前总统卡特当天...(902 )人阅读时间:2024-12-30俄罗斯:外国留学生必须通过俄语考试方可入学
作为留学大户,俄罗斯高校目前有38万留学生在读,但其中不乏一...(961 )人阅读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