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都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如果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仍未嫁娶,家长往往心急如焚,想方设法为孩子寻找“另一半”。近日,有不少泉州市民注意到,中心市区东湖公园出现了个相亲角,每次举办相亲活动时,都有不少家长聚集于此为子女征婚。此事经本报报道之后,立即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相亲角,对于泉州而言尚属新鲜事物,可在许多大城市却已流行多年。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上海人民公园、天津南开公园、西安革命公园等处,相亲角活动数十年来一直都是固定项目,延续至今早已成为城市公园独特的一番景象。
如今这一景象在泉州中心城区的出现,正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意味着市区正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曾几何时,泉州人的相亲大多以熟人之间的“互通有无”“内部消化”为主。然而,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张与繁荣,熟人社会瓦解、邻里关系衰退,当依靠亲戚、同事等熟人社会网络难以帮助子女完成婚姻大事的时候,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主要由陌生人构成的公共空间去寻找一种相亲成功的可能,成为一些父母的选择。
不难看出,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就迫切需要促进人与人沟通的公共空间。相亲角正是一个活跃的、不可忽视的城市公共空间。它的存在,不仅是相亲过程中男女双方沟通的平台,也为不习惯于线上交友,更倾向于面对面交流的父母辈提供了社交机会。从各地相亲角的发展来看,相亲角能成功解决子女对象问题的概率不高,但它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闲聊、交友的媒介。在寻求一个女婿或儿媳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寻求到了群集的热闹,驱散了空巢的孤独。
更进一步来看,相亲角不仅是相亲平台、父母一辈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同时还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例如,上海人民广场、杭州万松书院、成都人民公园等处都成为浪漫爱情的代名词、吸引流量的打卡地与颇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须注意的是,相亲角并非城市规划的产物,大多数是群众自发组织,常常位于交通便利、老年人方便聚集的老城区公园,蕴含着群众自发使用城市空间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空间,我们既要尊重既有自发形成的活动,但它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对东湖公园的相亲角,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表明了乐见其成的态度——不反对部分市民自发组织的相亲角活动,只是举办活动须办理相应的手续。但这还远远不够,不仅公园管理机构,妇联、民政、工会等相关部门也应当在相亲角的兴起与发展中,洞察变化,顺应民意,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努力将“相亲角”打造成一个构建婚育友好环境的媒介、人与城市互动的平台、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说到底,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形式,相亲角的兴起体现着人与城无处不在的互动,驱散了城市化所带来的疏离与冷漠,让城市变得更可亲。它也促使城市管理者不断探索公共空间的建设,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透过现象去观察变化、理解其背后的思潮与文化,才能为市民留下更多亲密互动的温馨角落,创造真正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